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傅斯彦 > 何晓冬博士正文

何晓冬博士

作者:窦唯 来源:骅梓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4-05 07:50:08 评论数: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达标,不仅要看是否达到国家现有的标准,在有的情况下,像对恶臭、异味等特殊污染,还要看老百姓是否满意,百姓的感受也是企业应该达到的标准。

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如何才能确保压力传导不减,件件落实出实效?郭锡文认为,一是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切实推进问题解决。督察以来,宁德市接到关于古田石材行业投诉的转办信访件,全市决定以督察为契机,加快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何晓冬博士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福建省宁德市市长郭锡文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先从发展理念上落实。在后督察阶段,继续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办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本着个个整改、件件落实,事事见成效的务实态度,实行倒排时间表、挂牌整改,做到查清一件、整改一件、反馈一件、销号一件针对目前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辛志伟建议,将现有环保领域技术评估体系研究成果集成转化为环保技术评估规范并发布实施。

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环保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开展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环保科技中介服务。他认为,环境保护技术验证是能带来环境附加值或对显示环境影响的项目进行检测的技术,适用于与环境相关的广泛的技术领域。但是,近年来受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环境管理制度调整、信息公开和公民环境参与意识增强等因素的驱动,环评制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优化和完善,欧美环评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二是探索环评领域的扩展。例如,荷兰环境评价委员会以法院对其环评报告评估意见的支持率,作为评估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例如,在战略环评中,欧盟规定了多个公众参与机会,包括战略环评和报告书形成阶段、战略决策阶段、战略实施监测阶段等,同时对公众参与的对象和方式提出了详细要求。环评是辅助决策的预测性工具,具有不确定性。

欧盟在制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指令》《战略环评指令》时,都需要根据《更好的管理》导则进行政策环评。而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现在执行生态鉴定制度,与国际通行的环评制度存在一定差异。

何晓冬博士

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欧美环评制度逐渐弱化了政府环评审批为项目的背书,更多地考虑公众意见。因此,虽然欧美国家也注重项目的事中事后环境监管,完善且简化了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模式,但环评制度因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仍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在环评法规方面的细化外,欧美还通过法院诉讼强化其公众参与效果。环评制度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一方面为政府审批服务,因为政府代表公众,有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为公众服务。

而项目环评主要是论证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等,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也就是要论证项目的环保水平是否为国际一流。因为美国除了联邦机构需要遵照《国家环境政策法》执行环评制度外,各州也制定了各州的环评法律法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主要规定了联邦机构如果要开展可能显著影响环境质量的活动,需要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带一路国家总体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虽然建立了环评制度,但环评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行业环评人才缺乏。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环评制度可借鉴欧美经验进行完善。与环评制度相比,排污许可证因为是行政许可和法律文书,更加聚焦在排放标准和操作条件上,而环评报告是预测性,更应体现公众参与性。

何晓冬博士

第五,强化环评制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环评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切实发挥了源头污染防控和提升决策环保水平的作用。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开展了诸如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的尝试,是一种探索,但同时也要解决法律法规的配套问题。例如,美国在环评制度改革中,探索制定豁免目录,将没有重大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及时列入目录,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评工作,目录也会定期更新。以建设一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为例,政策环评主要讨论的是能源政策的环境影响和合理性,也就是与其他能源替代方案对比,是否需要这个炼油项目。欧盟28个成员国都要遵照《环境影响评价指令》和《战略环评指令》,执行项目和战略环评制度。作为现今全球实施最广泛的一项环境管理工具,环评制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降低各国制度差异造成的程序繁复,有助于全球一体化。美国1970年生效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既是美国联邦首部现代环境法,也是全球第一部,开启了美国乃至全球现代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欧美国家将环评作为公众参与和决策的工具,而逐渐弱化环评的审批功能例如,在战略环评中,欧盟规定了多个公众参与机会,包括战略环评和报告书形成阶段、战略决策阶段、战略实施监测阶段等,同时对公众参与的对象和方式提出了详细要求。

政策、规划和项目环评在制度设计上就联系了起来。积极开展环评制度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减少各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差异,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建设便利性,助力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在实践中就采取灵活的方法,有时将特定政策和规划环评、规划和项目环评合并进行。当然,政策、规划和项目3个层次有时无需绝对分割。

欧美环评制度改革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第一,明晰政策、规划和项目环评的层次体系。虽然联邦和各州的环评规定大体一致,但存在管理要求和流程不一致等问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活动中,也要求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防范项目的环境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欧美环评与许可证制度都有较好的衔接。

近年来,欧美在环评制度改革特别是在项目层次上,非常注重提高效率。2008年,欧盟加入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牵头制定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的战略环境评价议定书》,如果议定书与《战略环评指令》不同,改为遵守议定书。

例如,荷兰环境评价委员会以法院对其环评报告评估意见的支持率,作为评估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以建设一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为例,政策环评主要讨论的是能源政策的环境影响和合理性,也就是与其他能源替代方案对比,是否需要这个炼油项目。

一是政策环评和规划环评为项目环评减负。欧盟委员会于1985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指令》。

国际上环评一般分为战略和项目两个层次,其中项目环评开展的时间最长,体系较为完善,而战略环评开展时间较短。作为现今全球实施最广泛的一项环境管理工具,环评制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降低各国制度差异造成的程序繁复,有助于全球一体化。在提高环评制度效率、为项目环评减负的同时,欧美环评也积极纳入新兴议题,以应对新的环保形势。规划环评主要是比选项目的规模、选址和布局(包括原油码头、管道、成品油市场等的布局),选择出一个适宜的项目方案。

以荷兰为例,项目申请者一般同时报送环评报告和许可证申请材料,分别由两个组(可能是不同的环保机构)审核。欧美环评制度改革的经验近年来,欧美国家政策、规划和项目环评各层次的侧重和关系已经逐步厘清。

欧盟规定政府机构在评估许可证申请时,要使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在发放许可证中,要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保措施。两个组会相互校对,期间可能要求项目申报单位修改环评报告或许可证申请材料,直到两者都通过。

在通过后,政府机构会发布类似某项目环评通过,可以开始申请许可证的通知,之后项目单位获得许可证并开工建设。此外,一些预备加入欧盟的国家也会提前实施欧盟环境指令,加快与欧盟政策一体化的过程,以期早日加入欧盟。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